亿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亿志已参加了20多年广交会。据他估算,每年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可给公司带来约10%的新客户,面对挑战,企业需要找到拓展市场的新渠道。
据了解, 作为会展经济大省和外经贸大省,众多展会“爽约”,部分广东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遇到新挑战。而“线上展会”、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将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政府部门也通过多方面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疫情不仅对广东和我国会展业造成短期冲击,更将长期改变世界产业分工。”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过往分散在全球的工业设计、研发与生产将日益集中,而中国在全球供应、生产和服务链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019年春季广交会,独特创意的设计受到境外采购商的青睐。
3月23日,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桦表示,考虑目前全球疫情发展态势,特别是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第127届春季广交会确定不会在4月15日如期举办。
3月11日,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组委会发布公告,为保障参展商、采购商及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将原定于4月16日—19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加博会延期至9月3日—6日举办。
而早在2月份,已经有包括2020北京国际汽车展、中国日用百货展览会、广州国际旅游展等超过100场国内展会主办方,宣布延期或者取消。
2019年春季广交会。
据欧洲展览业联盟(EEIA)调查显示,包括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第30届日内瓦表展、第90届日内瓦车展等知名展会在内,欧洲取消或推迟的展览数量已超过220个。
长期以来,以广交会为龙头代表,广东一直是中国会展经济重镇。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举办经贸类展览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举办经贸类展览面积2727.8万平方米,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展会越来越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展会平台快速展示形象、输出品牌、结识客户、获得订单。
疫情之下,众多展会延迟或取消,不仅给会展业本身按下“暂停键”,也给那些通过展会渠道获取订单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9年春季广交会展出的“百变”家具。
在业内人士看来,展会是企业与渠道商对接订单的一大关键渠道,大量的订单在展会期间被签订,新技术也会在展会上得到推广,最终传至市场端,被消费者购买使用。
“展会对跨境电商中小卖家影响不大,但对品牌卖家影响比较大。”亿恩网CEO鲁泓海说,品牌卖家发展到一定水平就要拓展线下渠道,展会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我们比较多参加广交会和美国的一些主流展,比如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等”。
“因为海外疫情扩散,海外业务受到影响是一定的。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关联业务的国家地区已发出封城、封航的通知。”广电运通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各地都采取‘封城’和‘封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就可能在全面管控中出现暂时性停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国内经济恢复阶段的政策重点要逐步从复工复产转向应对外部冲击。
2019年春季广交会盛况。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主办方首次尝试的“网上广交会”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根据官方数据,当年“网上广交会”达成意向成交2.9亿美元,确认成交7664万美元,给予线下展会有力补充。广交会官网显示,“网上广交会”与广交会产品资料库数据同源,在广交会举办期间日均访问量能达到700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对展会搬到线上起到促进作用。“借助专业技术和力量,创新中博会服务模式。”中博会组委会秘书处副主任、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吴红说,将实现实体中博会与“网上中博会”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上中博会”增设了“抗击疫情”“中小企业诉求”及“企业复工复产课堂”专栏,并与知名电商沟通,探讨合作设置网上中博会专区,为中小企业持续拓展市场。“疫情不仅对广东和我国会展业造成短期冲击,更将长期改变世界产业分工。”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广东会展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关注疫情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全球化的需求将比以往更加迫切;二是全球产业链配置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只能从事加工贸易的国家可能将既有加工贸易,又有一般贸易;三是过去分散在全球的工业设计、研发与生产将日益集中;四是中国在全球供应、生产和服务链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一带一路”、RCEP等将得到更多国家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