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贸信息 >>商务要闻

脱钩断链?这些美企用行动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6


半个月前,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合作共识,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了全新的开放平台,在美国工商界特别是大企业中引起热烈反响。


据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在首届链博会上,24家美国大企业参展,展示了前沿技术、未来应用场景和创新服务,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发掘了更多市场机遇和增长机遇。


相关美国参展企业普遍表示,举办链博会是推动供应链成为“共赢链”的重大举措,他们视中国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愿意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扎根中国长期发展。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美资企业之一,目前霍尼韦尔已在中国建立了覆盖研发、制造与服务的本地化完整价值链。2003年,霍尼韦尔将亚太区总部迁至上海,并提出“东方服务东方”的在华发展战略。


“跟随中国经济新的发展趋势,霍尼韦尔一直在进行相应的本土创新。我们致力于制定契合中国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经营战略,使公司的业务真正适应中国市场,而不仅仅是将制造过程、供应链等本地化。”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解决方案,与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企业一起成长,通过和这些本土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近期中美元首会晤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让余锋和霍尼韦尔感到欢欣鼓舞:“我们注意到,11月中旬,中美两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在能源转型领域,中美双方还将在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就节能降碳开展交流和合作,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遇。霍尼韦尔在上述领域均有成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其中不少技术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商业应用。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立足本地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共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创新水平日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也让进入中国市场40余年的美国康宁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对于在华发展,我们没有悲观的理由,也将始终坚定深耕本土的长期承诺。”康宁显示科技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曾崇凯对国际商报记者说,“目前中国显示市场占全球份额的近70%。换句话说,中国在显示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全球话语权,不仅具备完善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还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康宁业务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显示科技领域,凭借1964年发明的专利熔融下拉制程,康宁所制造的精密玻璃基板轻薄、平整,助力了液晶显示产业的诞生。


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只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大卖场”,而且把这个市场当成自身战略组成的一部分,通过积极参与本土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如今,中国是康宁除北美外唯一一个5大业务都有运营的市场,康宁显示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建设了6座全资显示玻璃基板制造工厂和2座合资显示玻璃基板后段加工工厂,康宁全球的3座10.5代工厂也均建在中国大陆。康宁在本土的工厂作为显示产业供应链重要的一环,与下游面板厂商及终端客户精诚合作,为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与中国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不断涌现的创新人才是最让我们惊叹的。人才是创新的基石,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我们最需要数字转型方面的人才。”为此,曾崇凯表示,2022年康宁将显示集团的全球总部设在上海,这一举措让康宁在更优化管理和拓展全球业务的同时也将更有效地培育本土人才。


作为首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惠普在中国持续构建和完善在华供应链体系。惠普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庄正松表示,40年来,惠普始终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强大的本土研发中心和供应链,引入和推动先进制造理念和体系落地中国,并在中国完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价值循环,助力中国多地实现产业升级。


早在2009年,惠普就在重庆设立了个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生产基地。目前,惠普已在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改造了3个供应商的32条生产线,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电子产品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推动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谷”。今年,惠普在重庆的研发中心全面导入自动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研发测试与设备,为惠普全球业务提供支撑性研发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了50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研发合作,实现全价值链的提质增效。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张少刚表示,中美企业加强务实合作,必将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