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贸信息

培育新优势 中国外贸绿意浓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6

国际商报记者 洪剑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出“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等多项部署,为培育外贸新优势新动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受访企业和专家看来,绿色贸易为企业更好走向海外增添了强劲动能,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绿”而行,助企拓市场

“近年来,‘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外贸企业出海的‘必修课’。”绍兴市新叶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建刚自豪地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创新使用绿色可回收的原材料,公司的服装产品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赢得了许多欧美客户的信赖。”

据介绍,新叶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经营服装的企业,主要经营各类男女出口服装和国内品牌时装。得益于其美观新颖的设计风格和绿色环保的材质,该公司的服装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余家海外客户。

不仅是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行业,人们传统印象中污染较大的化工行业如今也已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陕西煤业化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白东林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以煤炭为原料的化肥产品,在经过一道道绿色环保的生产工序后,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有效提高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

“‘绿色’始终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白东林介绍,作为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国企,陕煤集团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产品,在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不断提升绿色贸易产品质量,收到了明显成效。

上述两家企业的绿色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外贸向“绿”而行的一个缩影。2013年—2022年,中国绿色贸易规模年均增长3.18%,在全球的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以经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产品为代表的企业更是加速驶出了一条通达全球的绿色贸易之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

中国绿色化产品供给在进一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为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全球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和绿色发展需求,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持续畅销。


政策领路,举措落地实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贸易发展,从近年来出台的多个政策文件中均能看到对绿色贸易发展的相关部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绿色贸易体系,强调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政策环境、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贸易合作四项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推动外贸质升量稳”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拓展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再次被提及。

为更好实现绿色贸易发展目标,商务部也采取了一系列务实行动。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商务部发布了《外贸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知识手册》,后续还将继续编发。此外,商务部还举办了专题辅导培训,正在加快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外贸企业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下一步,商务部要研究出台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作为近年来中国外贸发展的新亮点,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转型,持续推动低碳绿色技术及产业飞速发展,成为驱动中国外贸转型和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杨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为更好护航绿色贸易发展,未来应推动达成绿色发展的全球共识和促进绿色贸易的国际性政策,助力中国绿色产品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